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十二五”
事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讨论稿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进一步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教育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部实际,特制定体育教学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建设成就
1、在学校党委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校的体育工作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体育场地总面积8.7万平方米,生均4.58平方米,基本上满足了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需要。全日制在校学生上体育课的学生超过1.2万人,开设了9门选项课,一门保健课和9门体育公选课,成立了7支院运动队。我部成立了3个教研室和一个体育测试中心。健全和完善了体育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狠抓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师资队伍结构多方面优化,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体育教学部现有教师29人,职称结构:教授1人占 3.3%,副教授9人,占30%,讲师13人,占43.3%,助教7人,占23.4%。年龄结构:平均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5岁。学历、学位结构: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22人,占73.3%,其中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即将毕业。其中先后选派20余人次参加各类进修班学习,选派5名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交流。经过近五年的建设,体育师资队伍数量基本适中,结构比例比较合理,能较好地满足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群体等工作的需要。
3、教学研究和体育科研取得新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2余篇,其中权威及核心期刊余篇,省部级及厅级的教学研究、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2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0部,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研论文报报告会三等奖7项,南阳市科学进步二等奖四项。
4、群众体育工作成交显著。5年来,充分调动更多层面、更大范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续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每年举办全校性田径运动会、“迎新生”篮球赛、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9项以上的学生群体活动,群众性组织逐渐扩大,现有11个体育俱乐部,群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增强学生体质、构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5、竞技体育的发展上了新台阶。参加省市各类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多个。在各类比赛中获体育道德风尚奖6个,获省十一届运动会团体奖三等奖。
6、艺术体操课、瑜珈课程等特色体育形成了新的影响。
7、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塑胶田径场及足球场各一个,塑胶网球场4块,排球场2块,篮球场2块。为体育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8、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成果,以加强党的先进性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扎实开展创选争优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事业发展的定位、略和重点、思路与目标尚需进一步明确。
2、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亟待加强。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待整体优化。目前,尚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正教授人数太少,出国交流的教师没有;教师学缘结构伋较单一。二是学术水平急需提高。在学术研究方面,与同行专家交流渠道不畅,年轻教师科研方法培训与学术交流太少,科学研究缺乏顶层的战略性预测、规划。在省内外缺乏在学术界有影响和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科技创新力度不足,缺乏与其他高校同行对话的啥时锏,跨学科的科研组织力度不够,承担国家级项目没有,承担省级课题项目有限,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匮乏。三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四是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需进一步培育。
3、有教学改革方面,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4、体育交叉学科的建设基础比薄弱,特别是如何更紧密地与学校学科特色相结合、入“主流”,不断提高特色体育内涵方面急待有新的突破。
5、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馆设施功能单一,落后于其它兄弟院校。
二、未来五年体育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体育工作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要求更高,高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师生对体育认识日益呈多元化。体育事业发展机遇好,挑战多、压力大。
(一)党的十七大指明了未来体育工作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工作政策与机制正在调整和改变,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转变体育工作观念,大力开展普及师生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身心素质与健康水平。
(二)中央7号文件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7号文件强调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的9项措施,强调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支持大学生体育工作的全力和环境。7号文件的出台,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好全院上下共同贯彻好、落实好7号文件精神,任务非常艰巨。
(三)高校之间竞争更全面、更深层、更激烈。高等教育面临列深惊喜层次改革,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培养的人才只有素质全面、创新力强、身心健康才能适应祖国和社会的需要。如何适应激烈竞争环境,保持优势与地位,扬长避短,促进我院体育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是未来五年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和整理学校现有体育资源,不断改革,抓住国家“质量工程”、“卓越工程”为契机,办出具有我院特色的体育教育。提高并强化学校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为立足点,构建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教育平台;以深化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体育竞赛、学术交流等为途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积极参与重大体育竞赛、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积极开拓场馆服务领域,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保持我院公共体育工作在河南省高校中的先进地位,在全国争创特色。
(二)具体目标
1、学科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懂得尊重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的人才。要通过课堂教学、俱乐部实践,使学生能对1-2项体育活动形成固定的取向,并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达90%以上。制定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力争教学成果奖、院级精品课程实现零的突破。
2、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我部教学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我部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争取在五年内,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到2015年,专任教师达40人左右,满足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含在读)至少达8%以上;力争有1-2人选入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1-2人选入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增加1-3名教授,2-3名副教授。
3、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教师严教优教,学生勤学善学的良好风气;进行分层选项教学改革模式,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4、教学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成功申报省级课题1-3项;主持厅级课题3-5个,出版教材2-3部,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以上,其中权威及核心期刊不少于20篇;力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教学成果奖1项,建成1门院级精品课程。
5、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除现在的常规比赛以外,再打造1-2个学生群体活动品牌运动项目,改革群众体育模式,使广大学生成为群体活动的主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完全达到教育部的规定标准和要求。在今后五年内,将合格率提高到92%以左右。
6、竞技体育
优化特色项目,规范训练与竞赛管理,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争取今后的五年内,力争使艺术类、小球类等项目(年项或团体)进放省级前6名,大球类比赛项目的建设有更大突破。
7、进一步加强和谐体育部建设
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落实规范化、民主化管理措施,加大执行力建设力度,争取校内外多方面支持,形成体育事业发展良好环境和友好空间,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加强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提高学校资产利用效益,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改善体育教学部工作条件和环境。
8、党的建设与思想教育
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强化廉政意识,改善决策与执行机制,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工会工作,做好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
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精神,深刻领会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增强抓好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要理清体育工作思路,始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为主线,以发展必须实干、创新必须务实为基本态度,统筹体育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规划的实施与落实。
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贯穿到未来五年体育部工作的始终,置于重要地位。党政班子要加强对规划落实的领导,充分调动内设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确保规划实施到位。要将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各个单位,建立完善检查督促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与相关人员的考核、晋级等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三)继续实施“人才强体”战略。
充分发挥现有教授的引领作用和中青年优秀教师的骨干作用,构建教学、学术团队,形成聚合力量,推动“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
(四)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今后五年中,继续引进硕士以上、博士为主的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每年引进1-2人。到 2015 年,专任教师达 40人左右,满足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科研关;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报考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优化学历结构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在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短期培训、学术交流或国内访学。到 2015 年,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 70% 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至少达8%以上,教授人数达到4人以上。
(六)加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力度。
根据学校和体育部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在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改科研项目申报等各方面,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切实发挥他们的带头和骨干作用。到 2015 年,有1-2人选入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1-2人新入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七)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
健全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努力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逐步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为评优评奖、职务聘任等提供客观依据。
(八)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
坚持政治与业务要求并重的原则,着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真正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校如家,为校奉献。
(九)加强体育课必修课建设。
完善教学基本文件,丰富教学资源,加快课程网络化建设进程,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到2015年,争取有1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十)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
发挥体育部教师的学科优势,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门以上校级公选课,体育部为学生开设的公选课达到10门以上。
(十一)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
继续大力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内容体系、考核方式等,提高教学质量。
(十二)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围绕学校发展定位,根据公体部教师的的学科专业特长和课程教学实际,确立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二个学科研究方向,整合学术团队,并分阶段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以项目促研究,每个机构每年至少申报一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到2015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3个以上、主持厅级课题3-5个;出版专著或教材3部以上。依托科研项目,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推出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十三)加强运动队的建设。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争取到2015年建设3-5个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队伍,同时加大其它队伍的建设,在未来5年内提高比赛成绩,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十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的重要性在于直接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对整体提高大学生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前,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开展的较活跃,在原来10个俱乐部基础上,再建成5-7个俱乐部。
(十五)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校图书馆支持下,争取每年投入图书经费0.3-0.5万元,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继续投入必要资金,配备教学、科研辅助设备。
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2011年3月18日